2025年以来欧元对美元大涨约14%,升至近四年高点,引发ECB内部明显分歧。尽管升值可压低进口通膨,但出口竞争力醉弱、金融条件收紧等效应令部分官员忧虑「过强」。 ECB正平衡升值利弊,并观察后续调整空间。
截至7月1日,欧元兑美元年内累计涨幅已达约14%,为2021年以来最强走势。其中,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政策不确定加剧、资金流欧洲股市流入超过1000亿美元,以及欧盟为刺激经济推出5000亿欧元基建计画等宏观政策推动。
今年以来欧元/美元走势
ECB总裁拉加德认为,欧元升值「不只是市场条件,也反映区域经济实力」 ,但她没有进一步点名是否正在影响出口或价格稳定。
欧央行(ECB)副总裁Luis de Guindos明确指出「1.20美元对欧元是警戒线,若突破1.20以上,将对出口与整体经济造成负担」;另对方国家如拉脱维亚央行总裁Kazaks 认为过强汇率将「实际削弱产能投资动能」,也与他共鸣意见。
综合史实经验,汇率突破如1999年升段后曾导致欧元区输出崩盘效应,因此官员力求避免出口热度被过快抑制。
6月通膨数据已回到ECB目标2%,核心通膨3.3%,能源与工业品下滑但服务通膨持续高位。 ECB目前在短期内维持利率稳定,但不排除9月以降因汇率压力和需求疲软采取更多开启政策。
瑞士记者解析指出:「ECB官员此刻采取双缓冲态势,一方面留意汇率带来的成本压抑,另一方面关注经济回稳可能带来的政策错判。」
欧盟约45%出口依存外部市场。汇率每升高5%,出口订单恐减少约2–3%。随欧元升值引发的成本调整,制造业、机械设备与汽车三大出口领域正进入压力区,对德系及法系大型企业仍有长期冲击。
此外,涨幅过快加大财估计者压力,管理人担心金融市场资金转向其他货币与资产,流动性条件可能进一步收紧。
ECB考量到降息可能加剧欧元升值压力,而汇市干预则恐冒货币战火与政治压力。 de Guindos 提出维持利率不变、不积极干预的中性立场。
ECB Governor Vujčić 对此立场稍微乐观看待,认为「过去欧元亦有此走势,出口未因此完全失衡」,但仍呼吁避免过高水平。
欧元强势一方面背后为欧洲整体对内需与服务市场的回升,宏观经济仍维持增长步调。政府投资加码、德国重构财政规则,以及贸易协议推进皆支撑该走势。
尽管相对美元疲软,但欧洲区内景气仍面临升温速度不足、地缘风险未解及债务市场萎缩等压力,故ECB必须在稳定通膨与保出口竞争力之间取得精准平衡。
欧元升值现象连动美元价值下跌。投资资金大量涌入欧洲股债,提升系统信心。但这也意味全球资产重新定价,对新兴市场与外汇储备货币结构可能造成反噬。而ECB政策反应亦可能成为其他央行重塑汇率态势的前车之鉴。
未来几个月需关注:
欧盟与德国大型投资案落地进度;
美、中、欧贸易与关税谈判对出口动能之影响;
ECB 9月会议是否因汇市发展改变利率方向;
汇率若突破1.20并持续强势,央行干预或谈判是否启动。
欧元强势虽有抑通膨与增区域信心的正面影响,但同时也开始影响出口竞争力与金融条件。 ECB官员已「不满中隐藏忧心」,预示政策可能调整。未来若汇率突破1.20~1.25区间,ECB恐需重新定义「价格稳定」与「市场稳定」的优先顺序。